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文化建设 > 职工文苑
“学习刘晓生精神,铸二九三之梦”征文比赛文章(四)
来源:二九三大队|作者:二九三大队|浏览次数:|发布:2013-05-30 10:40:22

 

艰苦创业 追逐梦想

 

在2013年朝气蓬勃的五月里,我们迎来乐儿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,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节日。就在94年的今天,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。现在的我们,告别了那个黑暗与残酷的时代,送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社会,远离了那个悲惨与悲凉的世界,但是,“爱国、进步、明主、科学”的五四精神,依然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。

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带进二九三,以“八要八不要”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,向刘晓生同志看齐,为了事业艰苦奋斗,顽强拼搏,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。作为二九三的青年工作者,我们要有敢想、敢干、敢闯、敢试赶创新的思想,要有团结、拼搏、拓展、创新、风险的准备,在一个良好的起跑线上出发,向着拥有美好梦想的二九三的目标而奔跑。

刘宁说: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我们就以刘晓生同志为榜样,尽心尽力为大队奉献自己所能奉献的,做一个有组织、有纪律的职工。拥有一颗忠诚的心和一股拼搏的劲是艰苦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如果你认为你是在为别人工作,那你就永远只能为别人工作,如果你是为自己工作,那你终将会有自己的一番事业。虽然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,但只要坚守忠诚,全力拼搏,依靠大队的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智,不仅能为大队带来效益,促进大队发展,也能为自己发展创造机会,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。青年人是时代的主力军,就像梁启超说过的“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弱则国弱”,我相信在我身边的很多青年同事,好我一样,有着一腔热血,我们青年人具备艰苦创业的一切条件,但我们应该如何将满腔的热血化为实际行动呢?

首先,我们要敬业。敬业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理念。只有敬爱自己的行业,立足于本职,才会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。虽然我只是普通的见习生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但我深知我岗位的重要性,“安全为天,质量为本”时刻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里。像我这样的平凡的岗位上从事平凡工作的青年战友还有很多,他们一直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,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青春。我相信我们这种敬岗爱岗的精神可以让平凡的岗位变得耀耀生辉。

其次是勤业。事业兴旺勤为先,面对全民创业的大好形式,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,少一点闲聊,多一点思考,少一点索取,多一点奉献,少一点浮夸,多一点实干。作为地质工作者的年轻一代,平时工作中,必须严格要求自己,从最基本做起,不断丰富自己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。除了正常工作以外,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和摸索,工作之余,及时给自己充电。尤其像我这种刚毕业的学生,一方面我们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,另一方面要积极发现不足之处,提出合理化的意见。

最后要精业。精是精益求精,“小进即满”,“小富即安”的思想会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懒惰,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乏味,会让我们的事业变得平庸。对工作对事业我们要不知足,不满足,要有“一日无为,三日不安”打的精神,只有我们才能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,才能不断攀登事业的新高峰。

2013你去哪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的一年,在这个关键时刻,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,只要深入学习、实践、自觉、坚定的贯彻落实单位效益提升的工作方针,积极争当创先争优活动的先锋,就等于开创了美好的前景。我们应紧紧跟上大队发展的步伐,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都是大队前进的动力。请记住萤火虫给我们的启迪:只有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。我们要做萤火虫,行动起来,齐聚我们青年一代的智慧之光,用我们青春的湿度,来实现二九三的“发展梦”、“和谐梦”、“幸福梦”和“富裕梦”。

 

 

 

迎着阳光·筑梦

陈 翠

蜿蜒曲折的山脉里,延绵着几代人的坚实脚印;陡峭锋棱的岩石上,刻凿着几代人的强国梦想。

那路边的荆棘,是否曾划破你们的裤脚;那坚硬的岩脉,是否曾让你们流连忘返;那山间的小溪,是否曾洗濯过你们流淌着汗水的脸庞?那山间的小鸟,是否曾为你们轻声啼唱?我不知道。但我想,我应该知道。

随着开国第一朵核弹云的腾空升起,我知道了下庄矿田的存在,我知道了第一代地质人那不畏艰辛、敢于创新的执着与精神。以苏联马首是瞻的60年代,苏联专家断定下庄矿田花岗岩地区不可能存在大型铀矿床。老地质人憋着一口劲,凭着自己的力量,钻研资料,开拓思维,对矿田的岩脉一条一条排查。以“带馒头上山,带石头下山”的地质精神,创造了奇迹!在下庄矿田找到了国内第一个最大最富的花岗岩型铀矿床——希望矿床!

是什么,让他们在已经被否定的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找到了“希望矿床”?我不知道。但我想,我应该知道。是那晕黄灯光下一张张聚精会神的年轻脸庞,带着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,日以继夜地挥淌汗水,年轻的青春梦想,照亮了他们前进的方向。老一辈地质人给我们生动地演绎了他们的精神——下庄精神。“不畏艰难,敢为人先,甘于奉献,勇于胜利”的下庄精神,不是虚浮的口号,它切切实实、真真正正地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。

刘晓生,一个将被铭记于地质行业的名字;刘晓生精神,一种将被广为流传的精神。是什么,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毅然投身地质找矿行业,踏上他以苦为荣、无怨无悔的地质人生呢?也许,他也曾感动于第一颗核弹成功爆炸的伟大;也许,他也曾听说过第一代地质人找矿报国的故事。年轻的他,无悔地选择了与青山为伴,与寂寞为伍的地质行业。勤奋学习、攻坚克难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,甘为人梯、以苦为乐的做人态度,伴随着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一名总工程师。

而他的一生,更是兢兢业业为地质行业献身的一生。从祖国的岭南丘陵到西藏高地,都留有他的足迹。2009年仁化县长江矿田北部铀矿普查项目就是在他“要有大胆突破、勇于向困难挑战”的精神影响下成功实施,让单位的地质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。除了贡献自己的力量,他更是甘为人梯,为单位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。刘晓生,一个完美地诠释了“不畏艰难,敢为人先,甘于奉献,勇于胜利”的下庄精神的地质人!刘晓生精神,原来也就是下庄精神!

虽然我们素未谋面,不曾一起工作,但“下庄精神”让我们知道了你。原来“下庄精神”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,激励着我们为心爱的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谁不曾年轻,谁不曾有梦?就让我们迎着阳光,编织出属于我们年轻地质人的地质之梦!

 

 

学刘晓生精神,明自身使

周 连

2013年1月4日,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副院长、总工程师刘晓生同志,因劳累过度,不幸去世。这一噩耗,犹如晴天霹雳般,震惊了每一个广核人。顷刻间,亲人、朋友、领导、下属都为之无比悲痛。刘晓生同志是我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一名优秀的地质找矿专业人才,是优秀共产党员中的杰出代表。为事业他勤奋学习,甘为人梯;为事业他以苦为荣,顽强拼搏;为事业他攻坚克难,锐意进取;为事业他克己奉公,刚正不阿。他23年的工作历程,充分展示了他热爱事业、追求事业、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怀。他的去世,是令人悲痛的;他对事业的热爱、追求、献身的精神,却是我们新一代的地质人需要不断学习的。

在数十年的地质找矿征程中,广核地的前辈们,用鲜血、汗水、青春铸造出地质找矿的辉煌成就,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刘晓生似的光辉人物形象,他们以不畏艰难、敢为人先、甘于奉献、勇于胜利的精神,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人生赞歌。刘晓生只是我们核地质找矿队伍中的一员,是老一辈核地质人精神的继承者之一,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领导、同事,即便是已经退休,仍然回到地质找矿的一线,奉献自己。他们淡泊名利,信念坚定;他们矢志不渝,献身事业;他们立足本职,尽职尽责;他们勤学苦干,孜孜不倦;他们脚踏实地,开拓创新……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,诠释了一名核地质人无怨无悔、献身事业的高尚品质。

新的历史时期,我们新一代年轻的二九三地质人,怀着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,承载着前辈们的期盼,肩负着“追求卓越,再创辉煌”的使命,投身到新的地质找矿行动中。在领导和前辈们的关怀和教育下,我们正在茁壮成长;在领导和前辈们的带领下,我们满怀热情驰骋在山野里,为国家找寻矿藏。我们带着懵懂,但秉承希望。我们继承了前辈们的执著、信仰,接受来自人生的各种挑战。我们选择了地质事业,选择了无怨无悔……

满山的荆棘,挡不住我们的脚步;枯燥乏味的工作,改变不了我们的理想;深山的孤寂,吓不走我们心中的希望;再高的山峰,都被我们踩在了脚下,我们将要开启地底深处的“宝藏”。

作为二九三新一代地质队伍中的一员,我看到了我们二九三的美好未来,也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。我为身边有那么多像刘晓生一样淡泊名利、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的领导和同事们而感到无比骄傲,他们那种爱岗敬业、刻苦钻研、勇攀高峰的精神影响着我,激励着我,让我坚定了选择,坚定了理想。我将以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,不断的提高,投身到“幸福二九三”建设中去,以自身岗位为平台,实现自身价值,把自己的青春、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二九三的美好未来!

 

 

用实际行动铸二九三之梦

吴海辉

“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”、“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”,这是新一代国家领导人为实现中国梦给我们开出的一剂良方;而“为事业勤奋学习、甘为人梯;为事业以苦为荣、顽强拼搏;为事业攻坚克难、锐意进取;为事业克己奉公,刚正不阿”的优秀共产党员刘晓生的精神品质,大队提出的“八要八不要”行为准则则是为实现二九三“发展梦”“和谐梦”“幸福梦”和“富裕梦”给二九三职工提供的行动指南。

“二九三之梦”,是你的梦,也是我的梦,更是大家共同的梦,需要你我共同的追求,更需要以实际行动为依托,凝心聚力,为大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实现“二九三之梦”,要有勤奋学习的习惯,提高技术水平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,在地质行业尤为如此。作为工程技术人员,我们应注重学习,有“活到老,学到老“的不懈追求。在平时工作生活中,向书本学习,学习新知识、新方法,学习工作规范;在野外地质工作中,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,学习野外工作流程,学习野外工作技巧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,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,才能提高工作效率,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。

实现“二九三之梦“,要有踏实工作的态度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。”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“,大家共同的梦想,需要我们每个成员尽自己的一份力。工作中,总是会有人抱怨自己工资不高,待遇不好,拿得比别人少,总是有等靠要思想,这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,更让团队的凝聚力降低。踏实的态度,是做好工作的前提,因此,我们要用端正的态度对待每项工作,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,力所能及的帮助同事,提高团队凝聚力,形成正能量。

实现“二九三之梦“,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吃苦在前享乐在后。地质行业是公认的艰苦行业:终日与大山为伍;白天拿着锤子,晚上看着图纸;上山带馒头,下山背石头……,所有的这些,都是地质工作的真实写照,有物质条件的艰苦,更有精神生活的匮乏。要从事地质行业,首先要有吃苦精神,这是我们入学时学校老师给我们讲的第一句话,也是单位领导时刻提醒我们的必备条件。对于我们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,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。在平时的工作中,我们应当转变自己的心态,积极乐观的对待工作:跑野外能呼吸新鲜空气,这是很多都市白领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;爬山还能锻炼身体,保持健康的体魄;地质工作还能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,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,何乐而不为?”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“,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地质工作,转变心态,那么吃苦也能成为一种享乐。

理想之所以是理想,而不是空想,正是以实际行动为依托。实现“二九三之梦“,要有勤奋学习的习惯,踏实工作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;要求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,贡献自己的力量,方能达到”队强我强“。如果”二九三之梦“是一艘船,那实际行动就是我们手中的桨,只有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摇起手中的双桨,我们的”梦想之舟“才能驶向远方!

 

 

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地质“战士”

张银梅

在读完刘晓生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,脑海中蹦出这么几个字——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。

记得是在毛泽东同志在《纪念白求恩》一文中提到“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。从这点出发,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,但只要有这点精神,就是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”。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是非常高的,要达到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水准也是极其困难的,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,单单要做到脱离低级趣味已实属困难。

所谓“低级趣味”,种类繁多,大体上是指与文化、文明、道德相悖的趣味。具“高级趣味”的刘晓生同志在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23年中勤学苦干、甘为人梯,视钱财为身为之物,对书本、对事业相当痴迷,在自己“飞跃”的同时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;在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23年中顽强拼搏、锐意进取,凭着对地质事业的一腔热血,征服了一座座“高峰”,取得了一个个重要成果;在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23年中耿直刚正、大公无私,被评为“敢讲真话的好领导”,不会为一己私利做对不起良心的事。刘晓生同志在不断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价值,处处体现其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格魅力。以他热爱事业、追求事业、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怀感染着、影响着周围的所有人。

高尚之人如一块金子发光照人,而低级之人就如一块煤炭永远都是发黑发暗。刘晓生同志23年的奋斗历程,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,其堂堂正正的形象将会在我们的人生转折路口起到指示灯的作用。

而为什么说刘晓生同志是“战士”?众所周知,我们的工作,要不断战胜各方面的困难,有多变的大自然安排的险阻,有来自地方群众的要求,有来自家庭的、自身的阻力等等,要完成一项任务,我们的队伍就需要攻坚克难、勇往直前,所以说刘晓生同志是一位战斗在地质前线的战士,其实从事这个行业的所有同胞都是实实在在的战士!这位地质战士甘于吃苦、冲锋在前,以现身说法谱写了一曲地质人艰苦卓绝的乐章;这位地质好汉敢于承担责任,为工作呕心沥血,将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核地质事业!

学习刘晓生同志的优秀品质与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,不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,还要追求精神上的富裕;不只接纳大自然和现代文明赐予我们的美好生活,还要享受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。摒弃负思想、负能量,真正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地质战士,将会让我们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加快实现“二九三之梦”,为建设和谐幸福二九三大队贡献自己的力量!